骨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重复着破坏与重建的过程,只是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其速度和变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要想 ...
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而对于骨质疏松症,许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人们通常都认为,人如果老了,身高自然会比年轻时要矮,背驼或时不时地腰酸背痛也是很正常的老龄现象,而这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后果。我们身体的骨骼也像其他身体器官一样是有生命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重复着破坏与重建的过程,只是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其速度和变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要想年老时骨骼不那么脆弱,就要从年轻时开始攒够“骨本”。
■骨质疏松患者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老化,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减慢,骨骼组织的钙质会渐渐流失,如果骨质减少的速度过快,骨质密度降低使骨质变得脆弱和容易折断就是“骨质疏松症”。据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孟迅吾教授介绍,有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在欧美妇女一生中的发生率为30%,男性为12%,绝经后妇女和70岁以上的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也在增多。
骨质疏松症在平时基本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较隐蔽,但有骨质疏松的人一旦跌倒很容易发生骨折,有时甚至轻轻一碰、一扭的轻微损伤都会令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骨折后如果没接受适当治疗,轻的可能常常疼痛,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有数据显示,45岁以上骨折患者中75%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胸椎、腰椎、髋部及前臂。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17%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影响身高而且还会腰疼,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以为是人老了就“缩”了,其实并不如此。而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因为髋部骨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比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在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一年内因并发症致死的有20%,50%发生功能性障碍。
■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程度的有效手段
据北京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黄公怡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停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是绝经后妇女和70以上的老人,50岁以上的人有50%的机会得骨质疏松,每增加5岁,患病危险就会增加1倍,老年性骨质疏松对老年人算是常见病,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以前患骨质疏松的病人80%是45岁以上的女性。另一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许多其他疾病引致的结果,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病、肾病、肠道钙吸收不良、服用类固醇等药物引起。
对于骨质疏松症,人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差距,甚至连有的医生都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是对骨密度的测定,人们在发生骨折后,患者总是满足于外科处理是否有效,有的医生也会忽略患者的骨密度检查,但即便是经医生建议骨折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人也只有不足20%的人能坚持。 1 2 上一页下一页 返回骨科首页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