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损伤。若未经及时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 ...
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损伤。若未经及时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由于其潜在危险性大,应积极治疗。从解剖学角度看,如果没有暴力外伤史,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关节囊韧带和齿状突均完整,就不可能出现寰枢关节脱位。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可能是正常解剖现象,没有临床意义。sutherland曾做过尸体的正常寰枢关节寰齿侧的研究,发现在中立位时,两侧寰齿侧间隙是有差距的,两侧差值可以达到2.1mm。
这些患者并没有经受很大的暴力伤,有些甚至没有外伤史,只是因为颈痛就诊摄了开口位X线片,见到齿状突与两侧寰椎侧块不等距。有些病例CT横截面上也见到两侧寰齿侧间隙不等距。这些病例都经过了牵引及支具治疗,均未能纠正“脱位”,个别病例甚至因此而做了寰枢关节融合术。对这些病例作出“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是不恰当的。如果有齿状突骨折,在颈椎侧位片及开口位片上可以见到骨折线或骨折移位的影像。横截面的CT可以观察到寰椎横韧带的起止点是否有撕脱骨折。如果横截面CT影像见寰枢关节旋转角度超过47度,即可诊断寰枢关节脱位。
原发性骨关节炎病因不清,有关因素有:
1、年龄
人体于20岁开始出现退变过程,不过直到中年之前并不明显,55~65岁时约85%X线检查可发现骨关节的改变。
2、性别
患病男、女相等。直到54岁之前,男、女患病表现形式相似。其后,女性退变进程比男性更严重更广泛。
3、遗传性
流行病研究显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由遗传性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改变的关节表现。Heberden's结节可以单一的正染色体(antosomal)基因(gene)遗传性影响,在女性为显性遗传,在男性为隐性遗传。外显率(penetrance)因年龄而不同。老年女性外显性发生率最高是30%。在老年男性,由于为隐性遗传外显性发生率为3%。精确的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4、肥胖
退变性关节病在肥胖人发病率增加一倍,主要累及持重关节。肥胖男性退变性关节病表现女性多见的全身性改变。
5、病变范围
人与人、关节与关节退变表现不同。而且,由人群的检查发现有几种类型。在54岁之前,关节受累及形式男、女相似。女性通常多表现退变性关节受累及,第一腕掌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往往有改变。在男性,髋关节被累及更常见。可累及任何滑膜关节,但容易承受巨大压力的关节发生退变最严重。由持重、压力发病的部位有下位脊椎、髋关节和膝关节。由于强大的反复肌力作用发病的部位有第一掌指关节、第一腕掌关节(大多角骨腕骨关节)和中颈椎关节。一个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改变,基本为非压力区域。Trueta检查不同年龄,由14-100岁的股骨头显示软骨退变,71%股骨头只限于非压力区出现退变,仅3%退变发生于压力区。其余26%软骨退变发生于压力和非压力区。
返回骨科首页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