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的顽固性腰疼、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非手术疗法效果欠佳,微 ...
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的顽固性腰疼、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非手术疗法效果欠佳,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TLIF)技术的出现,是脊柱外科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产物,是对传统脊柱外科技术积极有益的补充。MITLIF的独特优势在于避免了大范围的肌肉软组织剥离或切断,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以及医源性腰痛的的发生,经临床观察获得良好的效果。我科2007年10月~2009年6月应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及椎体间的假关节形成30例,近期效果满意,因该手术技术新,具有较先进的护理特点,故总结几点康复指导,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5岁、
1.2方法
对所有应用该技术的患者经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2结果
经临床观察及出院随访2~3个月,30例患者效果良好,临床成功率为89%,平均住院天数为3~5d ,3个月后患者可完全从事术前工作,VAS北部疼痛评分评定由术前7.2分减为2.1分,ODI由术前的46下降到14,末次回访获得100%的融合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经X射线复查,内固定无松脱,椎间隙高度正常。
3讨论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及术前评估 讲解椎间融合器的先进性,让患者了解它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全新理念;讲解MITLIF的方法、目的及优点,解除忧虑,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高血压及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感冒,少吸烟,术前一晚可以适当用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3.1.2体位练习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臂上举、前屈于头部两侧,头下垫一软枕,胸部及耻骨联合处各垫一海绵。术前3d开始训练,每天3~4次,每次30min,并做一些辅助训练,如直腿抬高、股四头肌训练及床上大小便的联系。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本组均为全麻手术,患者未完全清醒时去仰卧,头偏向一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并严密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平卧4~6h后,如血压及呼吸平稳即可翻身。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平卧→右45°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由2人一起操作,并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有无异常,排尿是否异常。
3.2.2康复指导 此期间的康复指导很重要,正确指导患者掌握要领。应该在患者不感到疼痛的范围内逐渐增加次数和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与手术有密切关系,可分为一、三、五、七法,①第1~3天:患者原发病为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等,术中进行神经根减压,术后早期行直腿抬高锻炼,增加是防止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1天可进行此锻炼,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2次,每次30分钟。②第3~5天:术后第三天鼓励患者主动直腿太高锻炼,因患者已掌握其要领,增加康复的信心,每天做20次,分两组进行,每组10次。应注意敷料情况,有脱落及时更换。③地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即两足跟、两肘、后枕支撑床同时抬起身体;2周后改为飞燕式,即俯卧位,头、双上肢、双下肢同时抬起。每天2~3次,每次30min,逐步增加次数,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逐渐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其技术优势逐渐得到认可与应用,应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完善护理理念,措施得当,使患者缓解疼痛,获得满意的复位。
返回骨科首页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