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痛”,“腰腿痛” ,又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或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是常见的腰部疾 ...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痛”,“腰腿痛” ,又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或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是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骨伤科的常见病。统计表明腰痛在轻劳动者有53% ,重劳动者为64% ,患腰腿痛者 35%发展为本病。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见于各行各业,除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人及运动员多见外,一般办公室工作人员亦非少见,往往好发于腰4─5、腰5─骶1。
人体脊柱上具有23个椎间盘连接于椎体之间,它的功能有连接上下椎体、保持脊椎高度、维持脊柱的生理曲线、平均椎体表面的压应力、缓冲震荡、维持椎间孔及小关节的大小及高度、保护及滋养功能。而人体脊柱并非笔直的骨性结构,而是存在一定的生理弯曲,而脊柱在负重时以颈5─6和腰5─骶1承重最大,而最早出现退变。人类在进化过程当中,从爬行到站立行走,解放出双手从事各项劳动,但在站立的同时则增加了椎间盘的负重,椎间盘的纤维环在20岁以前为生长发育期,30岁初停止发育,开始发生退行性变。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有很多,常常是由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造成的。通常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腰椎间盘本身的退行性变。在人体的第二个椎骨至骶椎骨之间,分别有一个椎间盘,椎间盘相当于一个“软垫”,如果没有这个“软垫”,椎骨就无法连接,这个“软垫”起着承受身体的重力及吸收震荡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腰椎间盘突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丧失、弹性减低及结构松弛,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2、身体的姿势不良引起的腰部损伤是腰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长期的前倾坐姿、反复的弯腰、下蹲时弓腰搬抬重物及扭转动作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所以本病与职业有关。由于电脑在学习、工作和娱乐中普及,导致患病的年轻人增多。司机、会计都易患腰突。
3、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策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4、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a.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b.椎问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5、女性在妊娠期腰骶部承受的重力比平时大,因而妊娠期也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存在上述病因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了一些诱发因素.就可能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诱发原因有:
①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③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腹压与推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推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推间盘破裂。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才能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映性和强度,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1、坐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在许多时候,人的坐姿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坐具对坐姿的正确与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不合适坐凳子,尤其不合适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
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既然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坐具更合适呢?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即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120度时,可以使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此时再于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如将此支撑物加大至5CM厚时,则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较为合适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则更佳。此姿势适合汽车驾驶员的坐姿。
2、正确的劳动姿势可以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确的动作应当象举重运动员提起杠铃时一样,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再移动双腿搬运到指定地点,再下蹲放下重物。不正确的动作是直腿弯腰双臂握紧重物后,以腰部的力量将重物提起后放下。尤其是提物同时在加上身体旋转,那时腰椎的损伤就更为严重。
3、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腰背肌肉的锻炼方法很多,但在家庭能做到,又较重点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 太空车
② 背向行走
③ 俯卧位背肌锻炼。
4、注意卧床休息:
利用卧床休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患者无须过多专业知识,就能在家进行。但卧床休息还是有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疗效就不能得到保障。
① 卧床要求卧硬床。具体讲就是木板床上铺薄褥或垫子,较硬的棕床也可以。
② 患者仰卧时,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
③ 卧床休息要严格坚持。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佩带腰围下床,也不能做任何屈腰动作。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生活,会影响疗效。
④ 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搀扶下地去厕所。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为这时腰部过度前屈,椎间盘更易后突。
当然,在卧床一段时间后,如配合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三、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治疗期间,决不能通霄打扑克打麻将,不能长途开车,长途旅游需坐卧铺等。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保持良好坐姿。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才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