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 ...
现代痔疮理念认为,痔疮就是肛垫,是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它如同水龙头里的垫圈,肛垫发挥着精细控便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的组织机构,不应轻易切除或破坏,否则可能会导致造成漏气,漏便的后果,尤其是对部分肛门括约肌已经比较松弛的老年患者。
痔疮十分普遍,十人九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痔疮的危害性,以及它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因此大家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观点,那就是:长了痔疮就要彻底治疗。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回答是否定的。痔疮虽然可怕,但是并非非治不可,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来对症下药。
现代痔疮理念认为,痔疮就是肛垫,是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它如同水龙头里的垫圈,肛垫发挥着精细控便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的组织机构,不应轻易切除或破坏,否则可能会导致造成漏气,漏便的后果,尤其是对部分肛门括约肌已经比较松弛的老年患者。
当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直至引起临床症状,此时称为“痔病”。但由于多年来的习惯,目前临床上“痔病”的诊断仍多有沿用“痔疮”这一诊断称谓。
至此,大家可以明白,不是有“痔”就要“治”的。只有当痔病发展到出现临床表现如出血,脱出等明显痔疮的症状,影响生活时可先考虑药物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当逐渐发展到痔体反复脱出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其早期症状和痔疮几乎是一样的,如血便及肛门部不适等,因此,我们建议因便血等前往肛肠外科就诊的患者必须排除直肠癌等威胁生命的严重疾患后才能按照痔病的原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