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儿童个性发育如何培养?

小儿心理 2013-02-10 16:04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气质构成了儿童以后个性发展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它决定儿童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如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快慢、思维的灵活性)、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 ...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个人在处理环境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倾向性以及在思想方法、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个性的倾向性,它决定个人活动的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二是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典型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对自身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的认识与评价。个性品质的健全有利于儿童活动和交往的效率,有利于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1.儿童气质发育 气质构成了儿童以后个性发展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它决定儿童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如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快慢、思维的灵活性)、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倾向性(如情绪表达的外显或内隐)。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般认为,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行为表现即为气质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Thomas和Chess等发表了对婴儿气质前瞻性研究报告,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注意力转移、与环境的接触能力、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续性、反应强度、反应阈值和心境等,并根据上述9个特征以及行为表现,将儿童分为4种类型:易于相处儿童(easy child),占40%;兴奋缓慢儿童(slow-to-warm-up child),占15%;抚养困难儿童(difficult child),占10%;混合型儿童,占35%。

  难以抚养型儿童主要表现见表3-4。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儿童以后发展情况特别是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不同。难以抚养儿童在5岁时约50%被评定为有行为问题。

  气质也具有可塑性,当在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影响和要求下,原来气质被掩盖或转换,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2)儿童气质与教养:Hippocrates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但更多的人表现为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气质通过影响人的意志行为、情绪表现等影响儿童的发展。

  对儿童气质评定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帮助父母了解和接受婴幼儿从小表现出的行为特征,避免强烈的焦虑和自责。第二,不同气质类型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抚养困难型儿童在父母教育和引导下,可以不出现行为问题;在不良的环境下,安静的儿童可能出现退缩行为,一名活动适度的儿童,可能出现多动。父母的气质特征与儿童的气质特征不一致时,就会因教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压力和亲子之间的适应困难。研究表明,父母与儿童之间"适应良好"是儿童行为表现良好的重要前提。

  抚养困难型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改善环境以适应其气质和行为特征,而不是要改变抚养困难型儿童气质本身。气质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无充分证据提示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方法可以改变儿童的气质。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关系到儿童自尊、自信感的形成以及社会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在成人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1)从轻信他人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学龄前期儿童,囿于家长、老师、儿童读物、电视等对事物和行为的评价,此时儿童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书上说的"、"爸爸讲的"。随着知识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学龄儿童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行为标准评判事物、评价他人和自己。

  2)从外部行为品质到内心品质评价:对"好孩子"的评价,学龄前儿童评价标准可能是不打架、听话;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则以学习认真、守纪律为评价标准。

  3)从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到对自己的全面评价:3岁儿童认为自己漂亮、聪明,不能评价自己的不足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对自己的客观与全面的评价。

  4)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学龄前儿童对人对物的评价总是笼统的"好"或者"坏",而学龄儿童能对其说出1、2、3来。

  (2)对儿童教养的意义:家长从小给儿童以积极的评价,使儿童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讲清道理,也就是使儿童逐渐认识事物的其他方面,培养儿童全面地评价人和事。笼统的、全面的否定性的批评,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不利。例如,我们常常提到父母有这样的抱怨:"你怎么这么笨"、"你总是不安静"等,显然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影响正确的自我意识。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儿童心理危机常见表现
    面对天灾或者居丧等灾难性心理危机,要相信自己心灵再生的能力,学会把灾难当成人生的一部分。心理自救、互助的第一步是学习接纳自己。
    114299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4:54
  • 花儿如此早开--儿童性早熟
    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趋势,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已经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114300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4:56
  •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今,做父母的大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但在重视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而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正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14301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4:58
  • 重视宝宝情感的潜能开发
    缺乏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胆小、恐惧、退缩或暴怒、逆反等消极的情绪行为。他们如果在3岁前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后又得不到重视,那么长大后也会在性格中存留多疑、
    114302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5:00
  • 儿童情感、行为“循环环”
    有的孩子在1岁以内并无明显的阶段表现,如笔者的一位邻居家的孩子,在16个月时,突然不肯兜“尿不湿”睡觉,不肯穿新衣服,执意穿一件旧衣服,对成人的建议大发脾气,但他在此
    114303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5:02
  • 怎样鼓励孩子说真心话
    有些家长听了漂亮的真心话,就很高兴,而听了令人伤心伤脑的真心话就会生气,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了事,做父母的如果是不问清红皂白就训斥打骂孩子,恐惧会压倒他们承认错误的勇气,不敢说真心话。
    114304次观看数 2013-02-10 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