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亦称“脚癣”或“香港脚”,中医学称为“脚湿气”。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亦称“脚癣”或“香港脚”,中医学称为“脚湿气”。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日常生活注意:
1、 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
2、 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
3、 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4、 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5、 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治疗原则:
1、选用100%的杀菌产品治疗脚气才能根除。
2、对脚气病菌接触的鞋袜杀菌、消毒,并预防脚气病菌重新感染。
3、治疗时不能损害健康皮肤,尽可能不要使用激素类产品。
4、此病传染容易引起手癣和性器官疾病,要及时治疗。
5、一定要保持脚的干净和干燥,才能预防脚气。
自治疗法
一、 验方自疗法
(1) 风油精涂于患处,每日1次。
(2) 将双足用温水洗净后擦干,涂藿香正气水于患处,每日2次。
(3) 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拌匀,取适量睡前涂于患处。
(4) 樟树叶子适量,擦患处,每日2次。
(5) 将患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用消毒棉球蘸醋精涂于患处,每日2次,连用1周可见奇效。
二、 饮食自疗法
(1)生大蒜头20瓣、生花生仁250克、鸡脚爪3对。蒜瓣去皮,与另2味合煮服之,肿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脑磷脂,可治肠塞等病,亦能疏导脚气。
(2)大蒜头5只、龟1只。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头去皮及红糖各200克。上药煮烂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盐,否则无效。本方可治疗脚气病之足背浮肿,延至脚踝,甚则小腿也微感不适者。如肿过膝至股部,则生命垂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4)干姜、木香、陈酒各4克、李子2克。上药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汁为1日份,3次服饮。本方可预防脚气冲心症。此外,宜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对于治疗脚气病有益。
(5)大蒜60克、老姜30克、陈皮30克、小豆60克、鲫鱼1尾。鲫鱼洗净,和上药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熟后食用。脚气病与脾、胃有密切关系,恢复脾胃的功能即能消除水肿。小豆和鲫鱼都有消除水肿的功能,陈皮起辅助作用。
(6)葱头100克、萝卜籽50克。加水煮1小时,取原汤1碗,顿服。本方用治脚气肿痛,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7)葱头(捣烂)1根、生姜(捣烂)45克、艾叶60克。上药用布共为1包,蘸热烧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本方主治因湿气而两脚两腿作痛。
(8)取大蒜若干,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约10分钟左右将其擦去,再涂上一些金霉素眼膏,2天1次,连用3次可愈。避免误疹在脚癣治疗时,
不宜接触肥皂、石灰等碱性物质,以免使药效降低。脚痒时,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不可取,因其容易扩散癣症,甚至引起流火(淋巴管炎)。
中药治疗
法一:药物组成:蛇床子15克,苦参18克,蜂房18克,苍耳草40克,趾间水疱或糜烂加白矾20克,黄柏18克。
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瓦罐内加水1000毫升,煎至800毫升,滤出药渣,再加入5~6倍的40℃温水泡脚,每次泡20~30分钟,每晚1次,连续3次。如未愈,2周后,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
法二:药物组成:蒲公英40克,苏木30克,茯苓20克,白矾20克,钩藤30克,防风20克,防己20克。
方法:诸药物放入洗脸盆中加水2500毫升,煮沸后待温,泡脚,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泡脚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如未愈,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