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正确对待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 2012-08-17 17:20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类同地震、洪水、火灾、交通事故、受袭击、强奸、谋杀、自杀等悲惨的场面,给人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些事件往往导致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障碍、生命受到威胁或者严重的伤害,我 ...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类同地震、洪水、火灾、交通事故、受袭击、强奸、谋杀、自杀等悲惨的场面,给人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些事件往往导致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障碍、生命受到威胁或者严重的伤害,我们称之为“创伤事件”。人类对严重的创伤事件会有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感。这种深受创痛画面影响的痛苦心理,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反应。急性形式中,障碍一般在创伤之后很快就会出现,持续大约一个月,然后消失;慢性形式创伤,在事发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月里受害者可没有表现出症状,而随后这些症状莫名其妙的就开始表现了出来,而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面对创伤

  面临创伤事件,个体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震惊、焦虑体验、情绪反应、晕眩或产生情绪上的木僵,或无法清晰描绘自己的情绪体验,拒绝承认现实的症状。有时会表现出头昏眼花、缺乏任何兴趣、不切实际的情感。不良情绪体验还有:恐慌、孤独、绝望、无助、不确定性、愤怒、敌意、易激惹、抑郁、悲伤及负罪感。

  也有些人会脑海里不断浮现创伤面,经常做梦,情感或行为变得麻木、冷漠,对生活失去兴趣;有些人则会敏感、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欠佳;特别是失去亲人或事件中心残存者,还会产生“别人都死了,只有我活着”的生存罪恶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应不仅仅出现在幸存者、遇难家属身上,心理学家指出,救灾人员、记者、目击者、工作人员也可能成为受创伤者。这些人在现场不停地工作,等放下工作后,噩梦、焦虑、紧张、冒汗以及失事惨状都可能在脑海里萦绕不去。

  那些守候电视观看的人,尤其是小孩或原本有身心性疾病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而出现有如亲身经历的症状。特别是原本就有恐慌症倾向的人,容易因为事件的刺激出现过度焦虑;曾有过类似创伤经历的人,可能因此引发旧创;还有些人平常累积了许多工作或生活压力,这时候如果再受到外界变动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症状。

  集体创伤具有极大的力量使人们变得脆弱,即使对那些没有亲眼目睹和没有直接受到伤害或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远离现场的人们在能够确认受害者这个程度上,会因听他人说或媒体报道的影响,也出现无助、脆弱、麻木的情绪反应。

  但是仅限于很少的一部分人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多数人只是会出现以上一点或几点反应,并且反应程度较弱。

  应对创伤

  要认识到创伤后出现上述心理体验是自然的,并非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健康水平低,而是对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的反应。此时不必担心、恐惧,要积极应对,因为支持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对事件的情感反应,使情绪释放出来。其次,与自己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以获得外在理解和情感支持;多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听取他们对事件的感受和想法;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转移对事件的注意力,解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当自己无法应对时求助于专业人士或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等。

  值得庆幸的是,就像一般疾病一样,人类对于这种心理创伤,多少有些自我保护和复原的能力,身旁的家人等,也或多或少能够支持他们度过难关。

  跨出阴影,需要对生命充满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复原过程是一场 “马拉松”, 短期内,对创伤后复原的情况,期望心理不能过高。即便是复原了,创伤事件常会回来。创伤经历沉淀下来的东西是个明显的提醒物,如周年纪念日等,但成功跨出创伤之阴影的人,对生命的感受更深,心胸更开阔,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对处理危机是有益的。

  感悟生命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精神科教授朱蒂斯·赫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中指出,大多数受创者都会在个人生命的范围内,找寻解决创伤经历的方法,有少数受创者更体会到,自己的不幸可以转化成社会行动的基础;有人集中精力帮助曾经受到类似伤害的人,有人从教育、法律或政治方面努力防止他人将来受到伤害;有人则借此转化,提升个人的生活与精神层面。

  对饱受创痛的人来说,事实无法改变,损失也永远无法弥补,但他们如果可以因此而变得更坚强和独立,则创伤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下一篇:没有了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创伤性气胸如何治疗
    一、闭合性气胸 小量闭合性气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中、大量气胸可先行胸腔穿刺,若一直抽不尽、抽气不久又达抽气前的积气量、另一侧亦有气胸、合并血胸、需行全身麻醉或
    82971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7:58
  • 车祸后胸外伤如何救护
    轻度胸外伤只是胸壁被擦、受挫等,主要表现为胸壁疼痛,经过止痛、热敷、服用舒筋活血药等治疗,几天即可康复。重度胸外伤则为肋骨骨折,以及由此引起的血胸或气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1
    82972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7:59
  • 谨防儿童鱼刺卡喉窒息
    吞咽异物虽然是小儿急症较常见的一种,却也往往非常危险,极易致命。异物一旦堵塞到声门,会引发急性喉梗阻,后果常常就是窒息而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孩子食用软体果冻、花生米、枣核等食物,而一旦孩子
    82998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9:24
  • 冬令滴鼻药需警惕窒息
    市面及药房有售的滴鼻药水,种类繁多,由于这类药水利用收缩血管药物,压抑鼻黏膜发胀,可达快速通鼻塞的效果,这种药物不可长期使用,否则鼻粘膜因此而产生依赖性。 在严寒气温下,鼻敏感最容易“发作”
    82999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9:24
  • 宝宝游戏时的安全习惯
    在室内游戏 天真无邪的游戏可能造成严重的受伤甚至死亡。以下是几条如何让室内游戏变的安全的准则: 不要允许孩子在室内跑或跳。 不要允许你的孩子在厨房或浴室游戏。 协助你的孩子
    83000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9:25
  • 冬季滴鼻药需警惕窒息
    在严寒气温下,鼻敏感最容易“发作”,患者切勿急于消除鼻患而贪方便,滥用市面出售的滴鼻药水,导致鼻粘膜永久肿胀,呼吸受阻塞,可能出现窒息危险。 鼻敏感患者并非首次接触致敏物质,便会产生敏感反应
    83001次观看数 2011-03-10 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