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恐艾症”的第一缕阳光

艾滋病 2012-08-15 10:12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多次HIV检测呈阴性,却又有某些相关身体症状,他们因此深信自己感染了AIDS,在恐惧焦虑中度日如年。在中国疾控中心曾光教授等一些专家的努力下,针对“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干预研究终于启动。 ...

  多次HIV检测呈阴性,却又有某些相关身体症状,他们因此深信自己感染了AIDS,在恐惧焦虑中度日如年。在中国疾控中心曾光教授等一些专家的努力下,针对“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干预研究终于启动。

  “我要真是艾滋病(AIDS)患者,心里倒踏实了!”几乎所有人都“谈艾色变”,但居然还有人就“盼”着自己被确诊!

  “这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发生过高危行为,之后虽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但因出现了某些相关症状,就深信自己得了AIDS。”这些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异常忙碌,除了忙“本职工作”——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科研任务,他还焦急地等待着针对上述特殊人群的一个检测报告,并着手筹备专家论证。这个特殊人群,被称作“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也称为“疑似艾滋病恐惧症人群”。

  上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恐艾症”病友,在国内最大传染病专科医院之一的北京地坛医院集中,除检测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外,还都做了全身检查。1月17日,第二批约30名病友将接受同样的检测。

  “各领域专家将根据检测结果展开论证,在临床医生分析基础上,对这一群体的共性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曾光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干预行动,是要帮助这些病友从阴影中走出,回到阳光下。

  一些独特的QQ群

  “你好,检测结果需要过段时间才出来,请耐心等待。”早上8时,曾光教授的助手裴迎新博士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在网络QQ上回应病友提问。QQ联络这件事,她已持续做了近半年。

  “2009年7月初,一个在网上聚起的群体,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曾光教授求助。”裴迎新说,“恐艾症”患者的人数比想象中多得多。

  “寻找真相的人们”、“明朗的天”、“阴性心灵家园”……这些不同名称的QQ群,多则200来人,少则几十人,而类似QQ群目前所知有10个左右。“连续4周接听电话,我们发现这些人多数是积极上网、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借助电话和网络沟通,集中对71个病例作跟踪与初步分析后,发现了如下情况:男性60例,女性9例,未注明性别2例;最小19岁,最大48岁,“20岁”与“30岁”年龄段病例分别占56%与27%;所在地域分布广泛;64人自诉症状出现前曾有过高危性行为,行为发生时间最早在1999年1月,最晚在2009年5月;行为与出现症状的间隔最短1天,最长1年,多数在两周内;症状持续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121个月。

  “这个人群自我报告的症状和体征有40余种,最多提到的是皮疹,其次为低热、舌苔白腻、咽喉肿痛、乏力与腹泻等。”裴迎新告诉记者,几乎所有人都说“症状在持续发展中”,且绝大多数人称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已经受到传染”。

  一些恐惧失望的人

  国内临床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特殊人群得的是“恐艾症”,这是近年来我国AIDS咨询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尽管“艾滋病恐惧症”早在上世纪80年代AIDS流行初期,就受到西方医学界关注,但学者们迄今未对此临床现象给出统一定义。目前较常用、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指那些反复多次接受血清检测和临床评估,结果呈阴性,却始终坚信自己“有病”的人。

  据了解,这些病友都做过不止一次HIV抗体检测,有的查过二十几次;还多次就诊,花费少则数千多至数万元;有人无法继续工作而辞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擅自服用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力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有些甚至产生厌世情绪,试图自杀。

  “这个人群已出现多年,而应对模式总是建议HIV抗体检测阴性又自诉有症状者去看精神科,但精神科医生对出现在患者身上的临床症状束手无策。”曾光教授指出,诊治身体病状和看“心病”的医生未能携手,令患者失望;他们通过互联网等建立联系,在互相影响下,转而拒绝医生。

  一些努力着的专家

  曾光教授说,针对现状,必须赶快对“疑似恐艾症人群”开展干预研究,并积极探索在国内条件下,以投入少、产出多的方式进行实际干预。

  经过几个月联络,上周末首批30名病友从全国各地集中到了地坛医院。记者注意到,这回采用了全新的应对模式,曾光教授、地坛医院传染科李兴旺、赵红心等专家,以及多位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参与会诊。

  据介绍,中国疾控中心将详细调查这个人群的构成、分布,确定病例定义,了解患病起因、严重程度和疾病负担;与病友互建信任,对典型病例组织专家会诊和心理治疗;进而探索出有效的干预方法,使尽可能多的人走出困境,也为今后有关部门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还打算将干预成功的案例通过网络或媒体传播,影响引导这些身处浓重阴影中的人。

  曾光教授坦言,目前尚无法预计这一切努力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但只要能对10%的人有效,就成功了——因为冰山已经融化了一块!”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艾滋病病毒 能活多久
    艾滋病病毒只能寄生于人的血液中,离开了人体很容易死亡,它在外界环境中适应性很差。
    143563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5
  • 了解艾滋病 远离艾滋病传染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
    143564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5
  • 世界艾滋病日的来历
    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
    143565次观看数 2013-03-31 15:55:59
  • 关于男同性恋,要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名网友最近发现他的男性朋友有同性恋倾向,就在3星期前该网友还用过他的毛巾,洗过性器官,但没有发生过任何性行为,该网友十分害怕会传染艾滋病。
    146123次观看数 2013-08-18 13:59:51
  • 爱滋病毒可潜伏至骨髓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巴洛兹.魏尔康基金会(Burroughs Wellcome Foundation)、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机构赞助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146389次观看数 2013-08-24 15:38:26
  • 细胞给病毒提供藏身之所 艾滋病病毒无法
    8月17日,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诺奖获得者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领导的研究团队的一篇文章,他们发现,艾滋病病毒会利用已感染细胞来接近健康细胞,从而实现病毒大批量传播
    146656次观看数 2013-08-30 14:04:46